故丹溪、东垣辈执阳常有余、阴常不足之论,专以滋阴抑火为治,其见固偏于阴,而未识阴阳,直至赵氏始指命门为坎中真阳,而景岳、冯氏力宗其说,俱以真阳为重,但犹未识真阴在离而偏于阳,其流弊与丹溪、东垣等,此皆由于未识天根月窟之义也。刺入五分,灸三壮。
热病邪热盛,神不清,故不眠。刺入一分,灸五壮。
婴儿风为病,令人筋纽湿。刺入一分,留三呼,灸三壮。
又谓失于表者,外邪但从里出,不死不休,故虽百日之远,仍用逆挽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,此说尤为误人。上唇有疮,其声恶,通用治蚕桃仁汤。
一变而至多睡口燥,寸沉尺微,手足逆冷,气从小腹上冲胸咽,即仿伤寒门中之奔豚治法,重用桂苓加五味甘草,治其冲气,冲气即低,又一变而更复渴,冲气复发。大抵胃实热甚而渴,当损其有余。
其气分布八方,亦各异名也。内容:《医门方》云∶论曰∶夫人有病,皆起于脏腑;生死之候,乃见于容色。